夏至時節(jié),漫步河上街。從古色古香的布衣巷出來,眼前一亮,心靈向往的漯河“受降亭”映入眼簾。腦海里閃現(xiàn)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,同時回想起曾祖父——王存興給我們講的關于他與張秉乾(沈東平)年輕時候的故事。
光緒年間,我和張秉乾(沈東平)在北舞渡山陜會館一起念過私塾。教書的私塾先生是山東蓬萊人,同吳佩孚是登州府同科秀才。民國九年(1920年),由秀才出身的私塾先生作保我留在山陜會館灶房學廚子,張秉乾到北舞渡穿心閣旁的一家雜貨鋪當學徒,我倆是一個老師出身,感情交好,常來常往。民國十一年(1922年),張秉乾感覺在雜貨鋪沒意思,又經(jīng)私塾先生推薦到吳佩孚在洛陽步兵學校學習。民國十三年(1924年)張秉乾到馮玉祥的西北軍當軍官。
曾祖父告訴我,民國二十一年(1932年)一開春,我讀私塾時的學弟——林莊的張秉乾戴著眼鏡,文質彬彬來到北舞渡山陜會館灶房找到我,說是好多年沒見了,喝罷湯到水門口的船上,整幾個下酒菜,弄瓶酒,倆人一起噴噴。
天剛擦黑,我裝了兩葷兩素,提著食盒來到水門口,只見河邊有一只木船,船艙內(nèi)亮著光。叫了聲“秉乾”,只聽船艙內(nèi)傳出聲音“上船上來吧”。 隨后我走進船艙,把酒菜拿出。張秉乾拿出一個酒壺,三個酒墜,三個醋水,三雙筷子。倒上酒后說,第一墜咱倆先敬咱的私塾老師,第二墜咱倆敬生咱的爹娘,第三墜咱倆碰一下,感謝咱這么多年來的情義。
閑噴之中,張秉乾告訴我,你在山陜會館灶房做廚官的多年,認識的船幫老大和商戶老板很多,幫助引薦認識些人品好的怎樣?我思索了一下,想起私塾老師說過,張秉乾很有思想,將來是干大事的人,你倆要互相幫襯。這么多年,張秉乾在外闖蕩,又在部隊做軍官,一定又有新的思想,隨口就答應了私塾好友的請求。
后來經(jīng)過我和張秉乾倆人早出晚歸,登門拜訪,請客送禮,在河道上,從臨汝、郟縣、襄縣、霍堰、北舞渡到郾城、河上街(漯河)、逍遙、西華、河下街(周家口)、淮陽等沙河沿線碼頭,張秉乾認識了一大批船幫老大和商會老板,同時又在漯河萬祥街、周家口開辦眼鏡鋪作為秘密聯(lián)絡點。
張秉乾告訴我說,經(jīng)過這月吧的走動,真的收獲不小,沒有你,我可是一片黑。我準備把沙河船幫和紅槍會組織起來給咱窮人打天下,我們組織在北舞渡天主教堂設立了“時雨學社”秘密聯(lián)絡點。你在北舞渡山陜會館接觸廣,人緣好,你也參加組織吧!給你爹說一下,把善德王雀壺街老家的“恒盛義”雜貨鋪在順河街設個分鋪你做掌柜,我來北舞渡時也有個秘密落腳點,咱倆單線聯(lián)系,把“恒盛義”雜貨鋪作為組織的備用秘密聯(lián)絡點你負責怎樣?我笑了笑,點了點頭。
我在張秉乾直接秘密領導下,通過北舞渡山恒盛義雜貨鋪備用秘密聯(lián)絡點,先后組織糧食、食鹽、布匹、武器等秘密通過船幫運送到逍遙、西華等豫東地區(qū)。民國二十七年(1938年)元月,張秉乾從許昌傳來消息,說是由范文瀾領導的河南戰(zhàn)時教育工作團來舞陽宣傳抗戰(zhàn),讓我做好秘密協(xié)助做好接待等相關工作。自從我秘密接待完范文瀾師生一行后,張秉乾再也沒有回到過北舞渡,也沒有給“恒盛義”雜貨鋪傳遞任何秘密信息。我?guī)捉?jīng)了解,從船幫老大們哪里打聽到,張秉乾在睢縣組織咱們船幫的人和紅槍會的人同日本人打仗時歿了。我聽到后一驚,感覺不是真的。后來我一直在北舞渡“恒盛義”雜貨鋪等待組織傳來秘密消息,到民國三十六年(1947年)也沒等到信息。再后來因我老大兒子結婚,我就關閉了北舞渡順河街“恒盛義”雜貨鋪,回到了善德王雀壺街,一遍務農(nóng),一遍經(jīng)營雜貨鋪,賣些糕點、陶瓷什么的。解放后,我才知道昔日的私塾同窗好友張秉乾,又名沈東平,是位抗日英雄。民國十八年(1929年)在西北軍秘密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那年找自己聯(lián)絡船幫和商會的關系組建武裝,就是受中共北方局委派回來開設秘密聯(lián)絡點干革命。先后任中共許昌中心縣委書記,中共河南省委委員、豫東特委書記,西華人民抗日自衛(wèi)軍參謀長等職務。
斯人已去,浩氣長存。沈東平抗日精神激發(fā)了一個個象沈東平一樣英雄,獻身抗日戰(zhàn)爭,反法西斯,用鮮血贏得了勝利。然而,我的曾祖父就像千千萬萬個秘密戰(zhàn)線工作過的無名英雄,單一的秘密上線稍有不測,就失去聯(lián)系,只有默默守望,等待組織喚醒。有的也許各種不確定因素,無法喚醒,終其一生,也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世,塵封在歷史的記憶中。最后塵歸塵,土歸土。但是,共和國的五星紅旗也有他們的風采。(王亞東13838517191)
王亞東 :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會員、漯河市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、漯河市工藝美術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。九三學社成員,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成員、河南省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。著有《舞陽賈湖陶》。出版合著《救命符》。先后在《人民日報》《河南日報》《大河報》《河南經(jīng)濟報》等發(fā)表散文、詩歌、小小說等。
責編:瘦馬 編審:王輝 終審:盧子璋